
一、经营业绩持续下滑风险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发言人Taya Christianson周四证实,目前92%的《财富》500强企业都在使用其产品。并且,自7月份最新的GPT-4o mini推出以来,其自动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使用率翻了一番。
8月29日晚间,新媒股份(300770.SZ)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滑15.58%,主要系母公司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化,上半年母公司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4388.15万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分红总额1.83亿元。
营业收入:分别为31.46亿元、27.27亿元、25.2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4.12亿元、2.93亿元。 下滑主要原因为:
下游防务客户需求波动:防务领域客户受装备型号调整、项目延迟及严格的成本控制影响,导致公司高可靠电子元器件产品销量和售价承压。
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及产业链外移:精密零组件业务终端客户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全球出货量下滑,同时苹果产业链向东南亚(如越南、印度)转移,导致公司订单份额减少、收入下降。
二、历史遗留问题与合规性风险
自然人股东众多:公司改制初期自然人股东多达4526名,虽经多次清理,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仍有522名。部分存在私下交易或代持情形,股权结构复杂,清理和规范难度大,曾引发“中经开”与“九鼎系”的股权争夺。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问题:历史上拥有的医院(宏明医院)、杂志社(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等非经营性资产虽已剥离并定性为关联方,但报告期内仍存在关联采购、代缴社保等关联交易。
改制及设立瑕疵:公司改制及设立时存在违规使用“中央拨改贷资金”、安置费处理不当、暂存股处理不当以及设立时未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等多处瑕疵。
房产瑕疵与产权风险:
部分房产无法办理产权证书(如宏明锦苑经济适用房产权分户手续仍未完成)。
存在租赁房产未办理租赁备案登记手续的情况,且部分租赁房产的出租方自身未取得产权证书。虽控股股东出具兜底承诺,但仍面临被行政处罚(罚款)的风险。
三、客户集中度较高与依赖特定产业链风险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3.84%、66.45%和59.47%,主要客户为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十大防务集团下属单位。客户集中度高使得公司经营业绩易受单一客户需求变化或政策调整的影响。
精密零组件业务依赖苹果产业链:精密零组件业务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苹果产业链客户。苹果公司的需求波动及其供应链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对公司该业务板块构成重大威胁。报告期内,公司向苹果产业链客户销售精密零组件的收入显著下滑。
四、毛利率波动与下滑风险
综合毛利率波动: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0.28%、53.49%和44.27%,2024年下降明显。
高可靠产品毛利率承压:公司毛利主要来源于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受防务客户成本管控、议价压力加大影响,高可靠产品销售均价下降,导致其毛利率下滑。虽然公司认为持续降价空间有限,但若成本管控持续或竞争加剧,毛利率仍存在下滑风险。
与同业对比波动:公司电容器类产品毛利率2022年低于可比公司鸿远电子和火炬电子,但2023年及2024年又高于它们。这种波动反映了公司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及定价策略与同业的差异,也凸显了毛利率的不稳定性。
五、研发投入下降可能影响技术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持续下降,分别为2.95亿元、2.57亿元和2.08亿元,研发费用率也有所下滑。虽然公司解释为研发项目结构变化(更多项目进入后期、领料需求低的阶段)和成本管控所致,但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下降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较大
应收账款规模增大且周转放缓:报告期各期末,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和应收账款之和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主要原因是防务客户项目延迟、资金审批放缓,导致回款周期延长。这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占用和坏账风险。
存货规模较大,发出商品占比高:报告期各期末存货余额较高,其中发出商品占比显著(2022年末占存货余额的35.59%)。部分产品发出后长时间未验收,虽然公司称这与防务领域验收流程较长有关,但仍需关注存货跌价风险和资金周转效率。
七、内部控制与关联交易风险
曾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报告期内,公司曾存在被关联方以代垫款项等方式占用资金的情形,虽已整改,但反映了过去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持续性的关联交易:与已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宏明医院、杂志社)之间仍存在采购、代缴社保等关联交易。需要关注其必要性、公允性以及是否影响公司独立性。
宏明电子面临的核心风险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客户集中度高且需求波动、核心业务毛利率承压、业绩持续下滑股票10倍资配申请,以及资产合规性存在瑕疵。尽管公司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拓展非苹果产业链客户、开发新能源业务),但其持续经营能力和成长性仍面临较大挑战。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的后续进展及其对公司未来经营的影响。